中国好人丨卞华伟:15年“营养保卫战”改写山区孩子的未来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6-25

       近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中山三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运营管理部拓展办公室主任卞华伟光荣上榜

       让我们走进这位山区孩子心底的“卞叔叔”,一起感受他那颗质朴无瑕的真心。
image-20250625081015-1

卞华伟

       男,1970年12月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拓展运营管理办公室主任。15年来自掏腰包资助云南玉龙山区儿童,助力他们健康成长。曾获2023年“广东好人”称号、中国扶贫基金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土豆花下的心酸与决心

       “开心!今年筹足了!”每年三月份,卞华伟自认为是他的“负债月”,只有捐往山区小学的餐费到位了,他才可以松口气。在广东,知道这件善举的人不多,直到2023年3月的第一天,他才算是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里公开回顾自己做了整整十三年的“山区儿童营养改善行动”,引来大家惊叹:藏得真够深!

       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以志愿者身份踏入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开展儿童膳食调查。彼时,高寒山区恶劣的种植条件让土豆成为孩子们一日三餐的唯一主角: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这与玉龙山上风景唯美的土豆花给人带来的愉悦并不相称。

       “营养科医生的直觉告诉我,长期缺乏蛋白质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卞华伟回忆道。一次偶然的学校探访,他看到厨房大锅中翻滚的“红色肉块”竟是当地特有的红皮土豆,这一幕让他心如刀绞。他当即掏出1000多元买下一头猪送到学校宰杀烹饪,师生们久违地吃上了一顿肉。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卞华伟暗下决心:“必须让山区寄宿生每天吃上肉!”这一念头,开启了他长达15年的“营养改善行动”。

 

 

与国家计划携手,开启“营养配合战”

       2010年,卞华伟选择玉龙县太安乡汝南完小作为首个试点,自费为学校购买一学年肉类。次年,他与玉龙县教育局签订“私人帮扶协议”,约定每周一、三、五提供每生3两鲜肉,与学校原有的周二、四肉菜结合,实现“天天有肉吃”。然而,三个月后回访时,他发现孩子们竟只在免费肉日就餐,其余时间仍靠土豆充饥——原来,学生需用“饭菜票”购买其他菜式,懂事的孩子们为省钱主动缩减伙食。
image-20250625081102-2

卞华伟与当地教育局签订协议

 

       正当卞华伟为资金缺口发愁时,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2011年秋季启动,玉龙成为首批试点县。他迅速调整策略,将个人资助与国家补助结合,按每生每天2-3元的标准资助,实现学生一日三餐免费,并协助学校制定科学食谱。这一“2.0版帮扶”既减轻家庭负担,又确保营养均衡,被卞华伟称为“与国家政策的完美配合”。

 

 

帮扶效果明显,发动亲友团加入援建

       项目成效以惊人的速度显现。仅一年后,汝南完小发育迟缓率从28.1%降至14.4%,消瘦学生清零;轻度贫血率从63.3%降至51.1%。两三年后,受资助学校基本再无营养不良案例。更直观的变化是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曾经躲闪羞涩的山里娃变得落落大方,主动与卞华伟搭话。一名叫和丽的女孩从“瘦小怕生”成长为“圆润开朗”的少女;有家长感慨:“孩子说学校饭菜比家里还好,天天有肉吃!”。  

       卞华伟还带领亲友团为学校援建蔬菜大棚,种植菜心、番茄等绿色蔬菜,既丰富餐桌,又成为“劳动课堂”。南溪完小校长和作鹏说:“孩子们浇水松土,收获的不仅是食材,更是对生活的热爱。”。15年来,他与亲友累计投入超450万元,惠及4所小学学生6000余人次,项目成为玉龙县持续时间最长的非机构外援资助。
image-20250625081128-3

卞华伟与当地孩子们一起

 

       如今,帮扶进入第15年。卞华伟仍在探索新方案:随着山区小学“分流”政策推行,他计划将资助延伸至师资更强的“中心校”。“永葆初心,让更多孩子拥有健康起跑线”,这句承诺,如同玉龙雪山下的土豆花,年复一年,绽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