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刘波主任团队发表文章荣获年度高影响力论文奖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7-10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刘波主任团队联合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杰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IF=14.6,中科院1区)发表的题为“Bilayer hydrogel dressing with lysozyme-enhanced photothermal therapy for biofilm eradication and accelerated chronic wound repair”的研究成果,于近日被期刊评选为2024年度高影响力论文。文章发表于2023年,针对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伤口不愈合难题而开展,揭示了感染性细菌生物膜在慢性伤口形成中发挥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一种通过载药水凝胶敷料联合光热治疗消除生物膜、促进伤口愈合的新策略。

image-20250710082213-1

图1 文章获奖信息

 

慢性不愈合伤口是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当慢性伤口合并感染时,伤口组织中大量的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可以形成类似防护屏障一样的生物膜,其坚固和致密的物理结构特点往往使常规抗菌药物难以渗透发挥杀菌作用,而机械清除生物膜又会不可避免地破坏伤口周围组织,且极易复发。光热治疗(PTT)近年来在消除生物膜的研究和应用中逐渐崭露头角。然而,由于正常组织对高温不耐受,针对伤口的PTT疗效也受到一定限制,加之光热元件在伤口表面难以被合理储存和持续递送,当前基于PTT的生物膜清除以及促进慢性伤口修复策略效果仍不理想。

image-20250710082213-2

图2 双层水凝胶敷料的制备过程及其清除生物膜促进伤口愈合的示意图

 

鉴于此,团队联合开发了一种基于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明胶(GelMA/Gelatin)的双层水凝胶敷料,分层装载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介孔聚多巴胺-溶菌酶(MPDA-LZM)纳米颗粒。以实现破坏生物膜,杀灭残留细菌及促进表皮再生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序贯治疗,解决慢性伤口修复难题。双层水凝胶敷料应用于伤口后,贴合于组织表面的明胶层所负载的MPDA-LZM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升温,使明胶发生热可逆的固—液转换而大量释放纳米颗粒,随即通过PTT作用渗透、破坏生物膜,并将溶菌酶送至生物膜深处杀菌,从根源上消灭细菌,阻止生物膜复发。在一系列的抗感染作用后,稳定强韧的GelMA水凝胶层通过EGF缓释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再上皮化,进而加速慢性伤口愈合,达到对慢性伤口的阶段性分级治疗。本研究制备的新型双层水凝胶敷料在体外实验中表现了出色的生物膜清除功效,亦在动物模型应用中显著促进了小鼠严重感染性生物膜伤口的愈合,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慢性感染性不愈合伤口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可行的转化策略。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2.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