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天使丨罗婷敏:急诊科里的“慢天使”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5-13

国际护士节

       他们,既是“提灯天使”,也是“白衣战士”,似超人,亦平凡。“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为激发广大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南丁格尔精神,医院特开设“提灯天使”专栏,报道院内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行动工作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事迹,一起寻找那些义无反顾、矢志不渝的身影,聆听“提灯天使”护佑人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image-20250513151357-1

罗婷敏

 

       岭南院区急诊医学科护士,2018年入职至今,专注于急危重症护理与人文关怀实践。2021年获针刺伤防护比赛三等奖,2022年加入广东省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参与人文关怀护理个案比赛并获二等奖。2023年获评医院“优秀护士”,现为医院人文关怀小组成员,并承担实习带教工作,目前已培养12名护理实习生。

 
       “滴——滴——滴——”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刺破人声的喧嚣,担架床的滚轮急促碾过地面,抢救室的自动门不断开合,上演着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这里是急诊科,医嘱与执行几乎同步,护士的脚步永远带风。然而,在这片以“速度”为准则的战场,罗婷敏却以独特的“慢”自成一道风景,成为这个快节奏科室里最温暖的存在。
 
 

“慢”中的细致:用专业守护生命尊严

       深夜的急诊室,一位肝恶性肿瘤伴腹水的患者因血管条件差,多次穿刺失败。家属焦躁催促:“到底行不行?不行就叫护长来!”面对质疑,罗婷敏并未急于进针,而是耐心地搓热患者冰凉水肿的手背,细致评估血管走向。她轻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循环改善后,血管会更充盈,穿刺的成功率更高,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最终,一针见血。家属的态度从质疑转为感激:“你的技术真好。”

       在争分夺秒的急诊科,罗婷敏的“慢”并非效率低下,而是通过充分评估提升成功率,用精准换取效率。她的“慢”,是为了避免重复操作,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这种专业而细致的态度,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也让家属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23:30的急诊观察区,罗婷敏发现一位70岁的老奶奶独自蜷缩在病床上。虽然患者多次声称“没事”,但罗婷敏注意到患者紧皱的眉头和不自觉按压腹部的动作。她没有放过这个细节,而是多问了一句:“您还有哪里不舒服?”经过耐心的询问,最终发现患者症状加重却不愿麻烦医护。她立即联系医生处理,并协调用药。由于她细致的观察及处理,避免了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罗婷敏的查房总是比别人多花一倍时间。她坚持捕捉患者的微表情、未言明的需求,甚至“患者皱眉”这样的小细节也不放过。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她多次在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image-20250513151419-2

罗婷敏细致为患者抽血

 

“慢”中的严谨:用规范守护质量红线

       在急诊科这个高风险的战场上,罗婷敏始终强调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性。面对年轻护士,她总会说:"处置医嘱前,先别急着执行,必须了解是否与患者病情相符,完成双人核对流程。剂量偏差、医嘱误解的后果很严重。"罗婷敏宁可操作前多一道复核,也要守住质量红线。

       新人起初觉得她做事太较真,效率低,但严密的流程把控最终让团队在抢救患者时更加默契、精准。这种严谨的态度,不仅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也让团队的工作更加高效。

       在带教实习生时,罗婷敏总是强调:"入科第一天,先别急着上手。"她要求实习生先掌握职业防护规范,强调职业安全与核对制度。她提醒学生:"针刺伤、用药错误的代价,可能是整个职业生涯的阴影。"宁可前期慢一点,也要筑牢安全底线。

       学生们有时不理解,但扎实的基础训练最终让他们在独立操作时更加自信、规范。这种"慢",是对实习生职业生涯的负责,也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尊重。

image-20250513151432-3

罗婷敏收到实习生表示感谢送的花

 

“慢”中的科普: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罗婷敏的“慢”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她对科普和人文关怀的投入中。

       作为医院科普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罗婷敏积极参与“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家是温暖的地方,但意外有时难以避免。”在急救技能培训现场,她一边演示小儿海姆立克急救法,一边耐心讲解:“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在关键时刻为家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面对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她总是蹲下身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趣味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

       在她看来,科普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在每个家庭中播下安全的种子。

       2022年,在医院举办的人文关怀护理个案比赛中,罗婷敏和科室小组成员以情景剧《如果护理有温度》参赛,并最终荣获二等奖。剧中,她戴上白发假发套,穿上老年花衣,化身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生动演绎了老年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的无助与焦虑。通过场景还原,展现了急诊医护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依然保持对患者的细致关怀:一个温暖的搀扶、一句耐心的解释、一次贴心的陪伴,都能让冰冷的急诊室充满温度。

       "急诊科不仅有‘速度’,更有‘温情’。"她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理解医护工作的不易,也看到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罗婷敏教小朋友急救科普知识

 

       在这个以“快”著称的战场上,罗婷敏的“慢”是一种专业态度,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她的“慢”,不是效率的妥协,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专业的坚守。正如她所说:“我们慢这一秒,可能为患者抢回更多时间;我们多问一句,或许就能避免一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