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天使丨殷英:柔光映初心,守护生命的静谧花开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5-13

国际护士节

       他们,既是“提灯天使”,也是“白衣战士”,似超人,亦平凡。“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为激发广大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南丁格尔精神,医院特开设“提灯天使”专栏,报道院内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行动工作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事迹,一起寻找那些义无反顾、矢志不渝的身影,聆听“提灯天使”护佑人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image-20250513165711-1

殷英

       岭南院区妇科护士长、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C-S国际淋巴水肿培训学校讲师。从事护理工作15年,深耕妇科疾病护理与术后康复领域。2020年开设淋巴水肿专科护理门诊,累计为百余名患者提供专业淋巴水肿治疗,2023年被授予全国淋巴水肿联盟单位负责人。

 

 
       “护士长,3床术后引流液颜色异常!”“我马上去看看。” 

       “护士长,这位患者情绪崩溃了……”“别急,我陪她聊聊。” 

       “殷英姐,手法淋巴引流流程能再示范一次吗?”“好,我们边做边学。” 

       从晨曦微露到星月交辉,妇科病房的走廊里,总有一个轻盈而从容的身影穿梭其间。她说话轻声细语,却能让焦虑的患者舒展眉头;她指尖温柔似水,却能化解最复杂的护理难题。她是同事眼中的“定海神针”,是患者心中的“暖阳天使”——殷英,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妇科护理的沃土上,种下一片生机盎然的春色。

 
 

她是生命花园的“修剪师”,以专业守护女性健康

       妇科护理,是一场与生命隐秘之痛对话的修行。面对妇科肿瘤术后的淋巴水肿患者、卵巢癌化疗后身心俱损的年轻女性,或是盆底功能障碍羞于启齿的长者,殷英始终相信:“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赋予患者尊严的艺术。” 

       2022年寒冬,一位宫颈癌术后合并重度淋巴水肿的患者令整个团队揪心。由于下肢肿胀如象腿,患者整日以泪洗面,甚至拒绝治疗。殷英轻轻掀起她的裤脚,蹲下身用温热的手掌贴合肿胀的皮肤:“大姐,消除水肿就像打一场持久战,咱们别着急,一起慢慢想办法把它消下去,好吗?”她为患者定制了包含手法引流、压力治疗、功能锻炼的个性化方案,每天为患者操作1小时。一个月后,当患者第一次能自行穿上鞋袜时,紧紧抱住殷英哽咽:“您不仅治了我的腿,更救了我的命。”  

       这样的故事,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如繁星闪烁。为帮助更多患者,她将学习到的国际淋巴水肿消肿技术本土化,创新“四步减压操”,录制成视频在科室循环播放。 

       “医学有局限,但护理的温暖没有边界。”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次夜查房时,她发现一位子宫内膜癌患者蜷缩在床角颤抖——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化疗脱发陷入极度自卑。次日清晨,殷英带着亲手编织的毛线帽来到病房:“这是我女儿教我做的,咱们试试?”温暖的鹅黄色帽子戴上瞬间,患者望着镜中的自己,泪水倏然滑落。那天起,科室的“爱心帽编织角”成了最温暖的风景。

image-20250513165753-2

殷英为患者进行淋巴水肿手法引流

 

她是暗夜中的“提灯人”,以柔情照亮绝望之境

       在妇科病房,生与死的交织往往比想象中更残酷。殷英深知,护士的职责不仅是执行医嘱,更要成为患者穿越至暗时刻的光。 

       2023年一个暴雨夜,一位宫外孕大出血的年轻患者被紧急送入手术室。术后苏醒时,她得知因输卵管破裂不得不切除一侧输卵管,突然歇斯底里地哭喊:“我才25岁!我还没当妈妈……”殷英没有劝慰,只是默默拧干热毛巾为她擦拭泪痕,待情绪稍缓后,握紧她的手轻声说:“输卵管就好比两条路,虽然其中一条现在走不了,但还有另一条路是通的 。别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慢慢调理,以后想要孩子肯定能行!”随后三个月,她每周陪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联系生殖医学专家制定备孕计划。两年后,患者带着襁褓中的女儿来科室致谢,殷英抱着婴儿笑得比谁都灿烂。

image-20250513165818-3

殷英带领团队为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她是团队成长的“播种者”,以匠心培育护理薪火

       作为护士长,殷英坚信:“一朵花再美,也不如满园芬芳。”她像培育幼苗般,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新护士小郭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遇到患者突发阴道大出血,吓得手足无措。殷英接到电话后冒雨赶到医院,一边娴熟地配合医生抢救,一边轻声指导:“记住,危急时刻要像水一样——柔软地承接,坚定地行动。”事后,她带着小郭复盘全程,把抢救流程拆解成15个关键点,逐条标注注意事项。如今,小郭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护理骨干。 

       她独创的“三微学习法”(微课堂、微案例、微创新)让科室学习氛围焕然一新。晨交班时的5分钟“微课堂”,从最新文献解读到护理器械改良,点滴积累成海;每月“微案例”分享会上,年轻护士们用情景剧再现护理难点,在笑声中掌握沟通艺术。 

       “护士长就像会魔法的园丁。”护士小刘感慨,“她总能发现每个人最特别的光芒。”去年,科室收治了一位聋哑流产患者,90后护士小张用手语比划着安慰,却被患者推开。殷英拉着小张分析:“手语是技术,共情才是钥匙。”她带着小张观察患者三天,发现患者总盯着窗外梧桐树,便建议在宣教册上画满绿叶,写下“梧桐会再发芽”。当患者接过画册时,终于露出入院后第一个微笑。

image-20250513165844-4

殷英将患者的心愿整理成祝福墙

 

       很多人问殷英:“每天面对痛苦与离别,如何保持眼里的光?”她的答案藏在细节里——在给老年患者洗头时,她会要求调水温到38.2℃,因为“这是最接近母亲怀抱的温度”;在指导患者做术后康复操时,她总播放《茉莉花》钢琴曲,“让肌肉在诗意中苏醒”; 即便忙碌得脚不沾地,她依然坚持为每位出院患者手写卡片:“月季花期到了,记得去公园看看。” 

       窗外的玉兰谢了又开,墙上的锦旗层层叠叠,而殷英的初心始终清澈如初。黄昏,她推着治疗车走过病房,夕阳将白衣染成暖金色。一位即将手术的姑娘突然说:“护士长,您好像童话里的光之精灵。”她停下脚步,眼眸含笑:“那你就是正在破茧的蝴蝶呀,明天过后,你会飞得更高。” 

       提灯而行,心向璀璨。殷英用柔韧的双手托起生命的重量,用温暖的光芒照亮无数女性的人生长路。她说:“护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而我,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