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沿,分享新知| 中山三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团队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发布人: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 发布日期:2025-09-12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于2025821-24日在重庆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内分泌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云集,分享前沿学术成果,共飨学术盛宴。中山三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曾龙驿、陈燕铭、刘书红、杨旭斌、王超凡、潘序雅等教授和医护组成的专家团队应邀参加,并承担了4项主持、2项专题会发言、1项论文发言,充分展示了我科的学术风采与科研实力。

image-20250912163239-1

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带头人陈燕铭教授应邀主持了T2DM与脂肪功能障碍进展”“糖尿病分型与诊治”“糖尿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进展”“性腺疾病热点讨论”等热点专题,并在“糖尿病并发症”专题上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新进展》发表了专题报告,介绍了课题组长期以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干预靶点、临床应用等各方面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和成果,揭示了STING等在糖网血管损伤中的新机制,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与中山三院纳米医学中心合作,开发负载STING抑制剂的特异性靶向内皮细胞的纳米滴眼液,发现其能有效减少血管新生,有望成为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新手段新方法,为广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带来新希望。

image-20250912163339-2image-20250912163424-3image-20250912163541-4image-20250912163601-5

中山三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首席专家曾龙驿教授进行了《破局中国胰岛素诊疗思维惯性》专题发言,围绕胰岛素治疗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回顾,并提出了未来胰岛素诊疗上可能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

image-20250912163721-6

中山三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潘序雅博士代表科室在“下丘脑垂体”分会场进行了口头报告,深入阐述了团队在“自噬与ERAD通过协同作用降解proAVP聚集体的机制探究”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肽类激素的合成受内质网质量控制(ERQC)的严格调控,ERQC失衡致激素错误折叠累积与糖尿病、中枢性尿崩症等多种内分泌疾病密切相关,团队发现自噬通过内质网自噬受体FAM134B选择性降解proAVP聚集体,并通过降解HRD1调控ERAD通路活性。ERAD和自噬动态协同作用,确保proAVP正确合成,防止中枢性尿崩症发生。相关科研成果也于近期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image-20250912163824-8

 

image-20250912163842-9

通过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不仅向全国同行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与国内外顶尖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学习,开拓了科研思路,进一步提升了我学科在内分泌领域的学术声誉。

“学无止境,砥砺前行”。本次大会充分展现了内分泌学科领域的蓬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科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汲取本次大会的前沿知识和理念,将其融入未来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