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师丨陶金:仁心仁术,止于至善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8-19

中国医师节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中山三院评选出9位优秀医师,我们如期推出“优秀医师”系列报道,讲述医生治愈患者的真实故事,挖掘优秀医师先进事迹,感召全院医务工作者崇尚先进、见贤思齐、踔厉奋进,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优秀医师简介

image-20250819095116-1

陶金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三院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胃动力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

 

医者温度,让治疗充满人性的光芒

       从2007年博士毕业走进中山三院的那天起,“善良、认真、尽责”就被陶金烙印在白大褂的褶皱里。查房时,她会为对疾病担心恐惧的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用深入浅出的比喻让他们理解治疗方案;门诊日,她会把化验单里冰冷的数字,变成或鼓励或提醒的音符,轻声解释给满脸迷茫的患者。“医术是基石,温度是翅膀。” 陶金对患者的诊疗中,总有超越治疗本身的温暖。

       在陶金还是主治医生的时候,病房收入一位呕血不止的年轻男性,住院医师满头大汗,求助当时在其他组查房的陶金,她马上跑到床边,通过询问病史要点,判断患者很可能是凶险的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随时危及生命,需要急诊内镜检查并止血,但患者和家属却希望能保守治疗。她在病床边反复与患者和家属解释内镜止血的必要性,看着患者极度害怕的面容,她坚定地说:“相信我们,不要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最终,患者同意内镜检查,镜下果然发现动脉“喷射性出血”,陶金精准钳夹止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术后,她细致叮嘱各种注意事项,直到对方平安出院。

       随着行医的时间越来越长,跟随陶金的“老”患者也越来越多,“见她一面,病就好一半。” 这是患者们的共识。一位经常来做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患者说:“陶医生特别的温柔,但言谈中又特别坚定,像亲人一样让人安心”;很多炎症性肠病的病友追随陶金十几年,只因“饮食起居、注意事项,她怕我记不住,一遍遍叮嘱”。“温暖”,是患者给她最多的评价。

image-20250819095132-2

陶金带领团队为住院患者送上节日祝福

 

师承典范,以言传身教播撒师德薪火

       陶金的医学之路,始终印刻着“严谨”二字。她师从消化界知名专家胡品津教授,恩师 “治学严谨,行医不殆” 的精神也深深融入了她的血脉。作为研究生导师,陶金经常对学生们说:“严谨不是刻板,而是对真理的敬畏,不仅要体现在对学术成果的要求,更要渗透在你们的思维中”。她的内科学和诊断学大课的备课稿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只为精准传递知识。陶金的课件和教案都是科室年轻医生推崇的学习模版。她带教过的学生多有感慨:“陶老师的授课翔实而细腻,举手投足优雅而专业的气质,多少年后我都难以忘怀。”

       “带教老师是学生的镜子”,陶金用实际行动诠释“身教胜于言传”,教学查房时逐字修正病历,讲解病情时深入浅出,让学生在观摩中领悟 “做医生,既要懂原理,更要知敬畏”。这份坚守下,她获得中山大学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等多项教学奖项,更成为学生心中 “可信可学、可追可及”的榜样。

image-20250819095150-3

学生们为陶金制作的感谢贺卡

 

精于毫厘,于细微处破译生命密码

       “一丝不苟,严于律己”这句话不仅体现在陶金的教学中,更体现在她作为医生的工作中。从住院医生到主任医师,陶金经常来的最早,走得最晚,即使目前她承担着消化内科病房、门诊、内镜中心以及多学科MDT等繁重的医疗任务,她每天必做的事仍是仔细查看科室患者,危重病人更是时刻牵挂,哪怕门诊结束、会议刚散,也要返回病房 “查一查患者的病情,宽一宽家属的心”。

       “再小的隐患,对患者都是100%的风险。”这是陶金常挂在嘴边的话。查房时,她会亲自核对医嘱,向下级医生耐心讲解诊断逻辑,面对疑难杂症,她擅长从蛛丝马迹中剥茧抽丝,找到诊断的突破口,曾有一位严重腹泻患者按照感染性腹泻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不佳,痛苦不堪,辗转多家医院前来求医,陶金注意到患者头发稀少、手足色素沉着、指甲脱落后重生,再结合病史与肠镜结果,最终确诊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让患者得以有效的对症治疗。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火眼金睛”的背后,是对医学细节的极致追求。

image-20250819095201-4

陶金在进行手术示教

 

勇挑重担,为学科发展开拓新局

       2021年初,新冠疫情正紧,陶金接任消化内科主任职务。回忆2020年时任科室副主任因科室工作需要而未能驰援武汉的遗憾,她把这份斗志化作守护科室的力量:疫情三年,她统筹人员调度、规范操作流程,无论是科内工作还是外派支援,都有条不紊地开展。陶金在发热门诊带头坚守一线,在内镜室完成急诊止血抢救生命,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健康,以温暖关怀鼓舞医护同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8月消化内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陶金又继续带领大家积极开展内镜治疗新技术,疑难危重患者比例、内镜操作量及高难度手术量连创新高。她带领超声内镜小组成员不断突破,开展超声内镜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组建由消化内科、胃肠外科、风湿免疫科、病理科、放射科、营养科、儿科等多学科IBD诊疗团队,积极参与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肠道损伤的诊疗方案探讨,带领学科IBD团队申请并获批“中国IBD区域诊疗中心”,发表多篇IBD论文及相关疾病疑难病报告;成立胃肠动力团队,利用先进的24小时食管pH-阻抗检测和高分辨食管、直肠测压系统,为胃肠动力障碍患者提供精准治疗,协同胃肠保护中心、吞咽障碍中心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食管异物、急性消化道出血等急症需要及时的内镜诊疗,有些误吞异物的患者辗转几家医院来到中山三院消化内科求医,陶金身先士卒带领科室,不分昼夜地开展急诊内镜工作,借助医院“全院一张床”、ICU绿色通道,科室年均完成600余例急诊床边内镜,在48小时黄金期内为无数食管异物、消化道出血患者抢回生机。不少患者对科室表达感谢,还给陶金写来感谢信或送来锦旗,但她总是平淡地说:“别人不做或做不了的我们来做,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就要救治有需要的病人,这是医生应该有的担当。”

image-20250819095219-5

陶金在学术大会上作报告

 

       从病房到课堂,从临床到科研,陶金始终以 “严谨”铸医魂,以 “温度” 暖人心。她的故事,是 “仁心仁术,止于至善” 的生动注脚,更照亮了年轻医师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