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王辉:他为我点亮“诚实、勤奋、善良”的航标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9-10

       金秋时节,感念师恩。9月,我们如期推出“我的老师”专栏,从学生视角讲述老师从医从教点滴故事,集中展现我院优秀教师信念坚定、锐意进取、崇德修身、博学精专的新时代风貌,引导全院教师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image-20250910085632-1

王辉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美国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和Mayo Clinic等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中心访问学者,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2项。

 

入门第一课

       2019年7月9日,我怀着对中山大学的憧憬、对第一次来广州的忐忑、以及对王辉老师的敬仰和畏惧来到他的办公室,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是我第一次跨进王辉老师的办公室,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住宿安排好没有,有没有什么困难”,瞬间让我感受到了被关怀的温暖。随后我们的第一次深入交流,并非高深的学术探讨,而是一场关于如何“做人”的谈话。王辉老师没有急于询问我的科研和职业计划,而是郑重地告诉我:“技术可以磨练,知识可以学习,但作为一名医生,有三样东西是根基,一刻也不能丢:诚实、勤奋和善良。”这句话,成为了我入门的第一课,也成为了我至今恪守的信条。

       “诚实,是对待病情的实事求是,是对待科学的严谨无误,也是对待同行与患者的将心比心;勤奋,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入场券,这里的每一个病例都关乎生死,不容有丝毫懈怠;而善良,是一切的前提,是驱使我们为患者殚精竭虑的初心,是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在王辉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六个字最生动的实践:无论多忙,他查房时总会俯下身,耐心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诉求;无论多累,面对家属焦灼的询问,他总能给予最清晰、最温暖的解答。

image-20250910085709-2

王辉老师送给我的第一本书,不是要求做一名“名医”,而是做一名“好医生”

 

       记得硕士一年级时,我在手术间正要开始做术前准备,王辉老师走进来问我:“患者需要做搭桥的是哪一侧?”我当时一阵慌乱,确实还没来得及仔细核对,就脱口而出:“左边。”他立刻严肃起来,语气沉重地说:“连手术侧都弄不清楚,还做什么医生?明确病情、排除手术禁忌,是医生最基本的责任。你自己下去好好反省,再有下次,绝不姑息。” 那是我硕士加博士六年中,第一次挨他批评,也是唯一一次。这句话我至今牢牢记得——不是出于记恨,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激。甚至到毕业时,我还有些遗憾:怎么没能多被他这样“骂”几回。

       王辉老师常说,手术技能的进步、科室和医院的发展都离不开患者的信赖与托付,要秉持这样的态度你或许才能找到自己行医的方向和意义。在六年后正式成为一名医生的今天,我依然未忘记他的教导,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勤奋的“学生”和善良的好医生。

image-20250910085738-3

王辉老师在进行手术直播

 

临床是基石,科研为引擎

       作为一名身处技术壁垒高、培养周期长的神经外科领域的医生,王辉老师曾与我们分享他对于科研的思考,以及如何平衡科研与临床的独到经验。

       他常教导我们:“临床是基石,科研为引擎,一个也不能丢。”王辉老师经常在手术接台的间隙,回到办公室听我们汇报课题进展,“老师我没有很好的基础研究经历,可能不知道具体的基础实验怎么做,在实验技术性问题上帮不了你们,需要你们自己去摸索,但是我知道一个课题是否有临床意义、是否能解决临床问题、以及怎样的实验结果才是靠谱的,我也愿意和你们一起学习做真正可以解决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

       另外,王辉老师还经常与我们探讨医学前沿领域问题:“未来人类恶性肿瘤的根治一定不在于外科切除,而是在新型特效靶向药物的研发,你们一定要有这种意识,现有的外科手段或许是当下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但一定不是最好的,要有开拓进取的意识以临床手术技能和理念为基础,科学研究为引擎导向,立志为减轻患者痛苦和生存质量寻找新的治疗方向而奋斗。”

image-20250910085805-4

王辉老师在基层医院做经验分享

 

亦师亦友,严慈相济

       作为导师,王辉老师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引导我们在事业与人生意义的思考中不断向上,也始终关心我们的生活,常常主动询问是否有困难,并叮嘱“有困难一定要告诉我”。

       记得博士一年级时,我的课题开题预实验屡屡受挫,迟迟没有进展,心情低落之下便独自外出旅行散心。后来被王辉老师察觉,本以为会挨批,谁知他见到我后,他竟笑眯眯地调侃道:“晒得这么黑,是跑去非洲做调研了吗?”如此幽默风趣,又充满智慧与宽容的老师,怎能不让人敬佩、不让人发自内心地爱戴?在他身上,一位医者的仁心、一位师者的爱心,以及一名科研人的严谨与担当,得到了完美诠释。

       师恩深似海,片语难尽;教诲如春风,沐泽一生。

image-20250910085843-5

师门传承——王辉老师与他的恩师袁贤瑞教授同台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