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情怀丨中山三院援藏医疗队为察雅藏族同胞点亮健康之光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5-29

       藏历新年刚结束,在桃红柳绿的三月,中山三院第七批援藏医疗队张文辉主治医师、神经内科刘佳副主任医师、产科王青青主治医师、针灸科杨联胜主治医师、口腔科陈翠婷主治医师一起跨越4000公里抵达西藏察雅县人民医院。入藏两个月以来,医疗队克服了高原反应及种种生活上的困难,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逐步开展工作。

 
image-20250529154118-1

中山三院第七批援藏医疗队

 

神经内科刘佳:筑牢高原传染病防线

       由于长期低氧环境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杆菌更易潜伏和繁殖,援藏医疗队副队长刘佳关注到,由于健康意识不足,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部分肺结核患者来就诊时已出现双肺肺结核,甚至出现咯血、低氧血症、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此外牧区交通不便,患者随访和疫苗覆盖难以实现。当看到感染科病房内因肺结核反复住院的藏族老人、腹部肿胀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刘佳意识到,援藏不仅是一次职业历练,更是一场守护生命的远征。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刘佳协助察雅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开展周一、周三两个全天的专家门诊,为当地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服务。同时,她加强传染病的防护和手卫生以及院感宣讲工作,做到规范化诊疗和防护,监督结核病患者的全程规范化的用药和随访,尽可能减少耐药结核的发生。

image-20250529154135-2

刘佳为结核病患者看诊

 

       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刘佳协助当地医师完成1例胸腔穿刺术和1例腹腔穿刺术,并对相关穿刺术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加强穿刺过程中的无菌观念。同时她协助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完成一年一度的卓玛日追寺庙僧人体检工作,对僧人进行心肺腹的体检,为僧人对体检结果进行解读,给出下一步诊疗意见。

image-20250529154146-3

刘佳为僧人体检

 

口腔科陈翠婷: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

       陈翠婷在义诊及临床接诊中发现藏族同胞的口腔卫生意识薄弱,牙周炎多发。更让人痛心的是儿童龋齿率高,甚至刚长出来没多久的恒牙也出现严重龋齿。如何改变藏族同胞的口腔保健意识是当地医院口腔科面临的工作难点。

        针对这个问题,陈翠婷撰写了《守护口腔健康的黄金三法则,你知道吗?》科普文章,发布在察雅县人民医院公众号。为了提高当地群众对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中山三院口腔医学中心的支持下,陈翠婷联系科室的儿牙医生与察雅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合作制作汉藏双语的《儿童口腔健康保健指南》三折页,计划在学校中派发,以提高藏族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守护儿童口腔健康。

image-20250529154240-4

《儿童口腔健康保健指南》折页

 

       陈翠婷到学校为孩子们体检时,发现有些孩子门牙已经折断,甚至发炎,但未及时作任何处理。4月8日,陈翠婷接诊了一名折断门牙的儿童,家长手里还握着门牙折断片。给患儿做了详细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后,陈翠婷发现右上门牙已经露出髓腔,如何保留活髓及恢复外观是治疗的关键。

       陈翠婷决定采取在察雅县人民医院从未开展的“活髓保存+断冠再接技”,该技术的优点是保留天然牙的色泽、透明度和表面纹理,同时无需大量磨除健康牙体,操作时间短,成本低于全冠或桩核修复。陈翠婷带领着当地的医生,一步一示教,同时快速完成操作。治疗结束后,该患儿发现折断的牙齿完美恢复,露出了纯真开心的笑容。断冠再接技术在察雅县当地的引入,更好地保障了当地群众的口腔健康。

image-20250529154252-5

 

中医科杨联胜:打造慢性疼痛诊疗体系

       杨联胜对口支援的察雅县藏医院建立于2021年,成立时间较短,诊治能力还较为薄弱。针对西藏地区慢性疼痛疾病高发、专科诊疗能力不足的现状,藏医院正在筹备慢性疼痛专科计划,为支持该专科发展,中山三院援藏专家杨联胜、刘佳、张文辉结合自身技术专长和藏区医疗资源特点,借助中山三院在关节外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协助藏医院制定了《慢性疼痛专科建设方案》。该方案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疼痛评估标准化流程、阶梯化治疗方案、藏中西特色疗法融合等方面提出创新性规划,旨在打造符合高原地区需求的慢性疼痛诊疗体系。同时,方案特别注重“本土化”与“可持续性”,例如将多种藏医特色疗法、针灸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疼痛管理技术相结合,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中山三院后方支援联动,实现疑难病例的实时指导等。

image-20250529154310-6

杨联胜进行双人CPR及电除颤规范化培训

 

       此外,杨联胜还观察到藏医院医疗队伍成员多数为藏医背景,医护人员应急救治能力欠缺,他率先组织开展了藏医院全院医护技人员的双人CPR(心肺复苏术)及电除颤规范化培训。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模拟操作”模式,重点强化团队协作、规范化的标准操作及除颤设备应用能力。参训人员表示,培训显著提升了应对心源性猝死等急危重症的处置信心与效率。

image-20250529154321-7

杨联胜为当地医护人员培训

 

       下一步,杨联胜计划引入埋线、温针灸等当地从未开展的新技术,并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开展专项培训,为藏医院培育一支藏医特色突出、中西融贯的复合型藏医团队。

 

产科王青青:建立孕期规范检查机制

       西藏察雅地区位于高原地带,海拔较高,人体容易出现缺氧情况,引发血管紧张,同时当地高盐、高油、高脂的饮食习惯,容易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产妇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且当地居民主动就医意识差,孕产妇无法获得定期的产检和及时的医疗干预,难以通过早期筛查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容易发展成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当地母婴健康。

       3月31日晚上,刚下班不久的王青青接到妇产科值班医师的紧急电话:一位初产妇,孕足月,因发现血压严重升高急诊入院,初步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疾病不仅导致血压升高,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引发多器官受损,严重威胁的母婴安全。时间就是生命,王青青火速到达病房,迅速组织尼玛主任、妇产科值班梁亚婷医生及巴桑护士积极与孕妇和家属进行病情沟通,并开始实施抢救。通力合作之下,王青青与察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疗团队为孕妇实施了急诊剖宫产手术,手术过程紧张而顺利,最终母子平安。

image-20250529154337-8

王青青和妇产科团队进行紧急剖宫产手术

 

       王青青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着察雅地区的母婴安全,下一步计划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健康宣教,通过讲座、宣传手册、下乡入户等方式,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孕产妇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主动就医的意识。同时优化孕期管理,建立规范的孕期筛查和监测机制,让每一位孕妇都能接受定期血压监测和产钳检查,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管理。

image-20250529154352-9

王青青与新生儿

 

关节外科张文辉:对援藏工作有更深感悟

       在高原地区,当地居民全身各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状态,骨关节损伤后修复效率低。此外,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多以高脂高蛋白为主,缺乏保护关节软骨大分子物质和软骨细胞、促进肠道对钙和磷吸收维生素C和D。同时,高原地区(尤其是山区)道路崎岖,关节的负荷较大。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高原地区的骨关节炎具有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的特点,这让援藏专家张文辉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image-20250529154409-10

张文辉为患者查房

 

       令张文辉印象深刻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当地46岁的藏族患者,因严重骨关节炎已无法工作两年,家庭无收入来源,传统藏药治疗收效甚微,严重的关节疾病给他的生活造成沉重的打击。当地翻译告诉张文辉,患者从去年一直等待援藏医疗队的到来,获悉医疗队抵达察雅后,患者马上前来住院并接受治疗。张文辉了解情况后,对肩负的使命和援助工作的意义有了更切身的理解。援藏一个月期间,张文辉已完成10台复杂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1天均实现下床行走。

image-20250529154419-11

张文辉在开展手术

 

       两个月在高原的磨砺锤炼,让医疗队员们对“援藏”这两个字产生了切切实实的深刻体会——它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传授,更是与当地人民生命信念的交融互通。医者的使命征程,不局限于那小小的诊室之中,而是在人民有所需求的地方、在生命发出呼唤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