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 | 以爱之名,照亮罕见病患者前行路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5-03-03

       2月28日,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弱有所扶,践行人民至上”。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举办了一系列温暖而有效的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识,传递科学治疗的力量与生命的希望。

image-20250303084858-1

多学科联合义诊:汇聚专业力量

       28日上午,在邱伟教授、陆正齐教授、李新华主任医师、龙玲主任医师、黄紫房副主任医师、舒崖清副教授、张炳俊副主任医师等专家的带领下,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举办了一场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image-20250303084920-2

义诊专家团队合影

 

       活动现场,神经内科、儿科、脊柱外科、感染性疾病科、肾脏内科、产科、老年医学科、内分泌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药剂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来到现场,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免费咨询与诊疗建议。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医疗服务,也展现了医院对罕见病患者的深切关怀。

image-20250303084935-3image-20250303084950-4

义诊活动现场

 

image-20250303085003-5

副院长、罕见病中心主任邱伟接受媒体采访

 

科普讲座: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

       以此同时,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还举办了“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科普系列活动之线下患教会。神经内科首席专家胡学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尽管罕见病复杂,但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武器”去对抗它。他回顾了团队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指出随着生物制剂、免疫调节药物的普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显著提升。

image-20250303085020-6

科普系列活动之线下患教会现场

 

       在舒崖清副教授及王玉鸽副主任医师的主持下,肖丽博士聚焦育龄期女性患者的特殊需求,系统性讲解了视神经脊髓炎(NMOSD)患者的生育管理策略。她通过真实案例展示了多学科协作(MDT)门诊如何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备孕、妊娠及产后阶段,并呼吁社会关注罕见病女性的生育权益。常艳宇副主任医师则深入讲解了多发性硬化(MS)患者育龄期相关的科普知识。

       李蕊副主任医师、钟晓南副主任医师分别介绍了NMOSD与MS的最新治疗进展。从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到单抗类药物,治疗手段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迈进。钟晓南副主任医师特别提到:“新型生物制剂可将年复发率降低70%,部分患者甚至实现‘零病灶’。”此外,干细胞治疗、康复锻炼等辅助手段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阮恒芳护士长则分享了重症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从药物管理到心理调适,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蔡蔚副研究员的“舌尖上的脑健康”主题演讲则从饮食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促进大脑健康。左梦云护师强调:“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及康复治疗在疾病管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现场还展示了八段锦、水中运动等康复技巧,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活动尾声,舒崖清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战胜罕见病,离不开医患信任、科技创新与社会支持。他呼吁公众消除偏见,关注罕见病群体,同时承诺将持续推动诊疗技术突破,让更多患者“病有所医,生有所望”。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将继续以专业与温度,为罕见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科普直播:点亮更多希望

       2月27-28日,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通过线上科普直播的形式,举办了多场科普讲座。内容涵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生育管理、小胖威利综合征的营养管理、神经纤维瘤的早期排查、法布雷病的识别与治疗等多个主题。科普直播活动让更多患者和家属能够便捷地获取罕见病知识,提升了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与理解。

image-20250303085043-7

罕见病科普直播

 

让罕见被看见,让爱不罕见

       在“国际罕见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也为公众搭建了一个了解罕见病的平台。罕见病虽罕见,但爱与关怀从不罕见。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与爱为罕见病患者点亮前行之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