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丨我院陈燕铭、魏波、徐向英获评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等奖项
近日,从广东省医院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暨2024年学术年会传来喜讯,我院副院长陈燕铭、粤东医院常务副院长魏波荣获“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称号;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徐向英荣获“广东医院优秀临床科主任”称号。

我院副院长陈燕铭(左三)、粤东医院常务副院长魏波(右二)获“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

我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徐向英(右二)获“广东医院优秀临床科主任”
陈燕铭:以专业之心,守医德仁心
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带头人陈燕铭教授三十年如一日,深耕内分泌领域,撒播生命的希望,谱写妙手回春和巾帼不让须眉的篇章。她同时还身兼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中山大学侨联主席等多职。陈燕铭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充分发挥专业及管理专长,分别赴革命老区——广东梅州、江西南昌进行医疗帮扶,履行健康精准扶贫责任,为助力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秉承初心,用心用情守好人民健康
2014年10月,陈燕铭担任中山三院粤东医院常务副院长,团结带领全院职工短短三年半时间,把技术落后的梅县区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被评为“感动梅县十大人物”、梅州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及管理理念带到山区,造福当地老百姓。

陈燕铭在粤东医院门诊工作照
2020年12月,受中山大学委派,陈燕铭远赴江西南昌担任中山大学附属南昌医院院长,她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重点抓思想教育、抓基层党建工作,其中眼科党支部作为“六好”基层党支部通过了南昌市委组织部的验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昌医院诊疗量、手术量明显增加,逐步形成了江西地区及周边老百姓公认的医疗品牌特色。
从2016年8月开始至今,陈燕铭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在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带领团队主动作为,以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学科群为引领,干细胞、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医学三大平台为支撑,成立15个多学科融合的专病中心,通过发展优势学科群,激活科技强院引擎,学科综合影响力持续提升。
勇攀高峰,宝剑锋从磨砺出
2018年,陈燕铭担任中山三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建立了以“糖尿病早期诊断和强化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筛查及治疗”“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3+N”模式综合治疗肥胖症等4个主要的特色研究方向。
在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陈燕铭近年创新性地进行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首次系统证实调节性T细胞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2022年、2023年陈燕铭分别获得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陈燕铭带领的中山三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团队
积极履职,深怀家国情怀
作为中国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中山大学侨联主席,陈燕铭在疫情期间主动联系广东省侨联、广东省侨界海归协会等,发动侨胞捐赠款物,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她还积极探索和推行“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的工作模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需求、高校的人才需求、新归侨的发展需求相对接,多次带队到中山市调研,到梅州市开展义诊活动等。

陈燕铭当选为新一届中国侨联常务委员
作为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陈燕铭经常利用到基层义诊和专家门诊等机会,与社区居民、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认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她围绕“一老一小”的慢性病防治,提出专业性建议。她用专业之心,守医德仁心,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倾听民意、为民发声,为党和政府更加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因为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社会履职等领域担当作为、倾情贡献,陈燕铭先后被授予“全国侨联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统一战线优秀侨联工作者”“南粤巾帼好医生”“岭南名医”“广东好医生”“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梅县十大人物”“第六届梅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魏波:打造家门口的“中山三院”
任职以来,魏波坚持以平移中山三院“肝病”“脑病”“消化疾病”三大优势学科群的发展战略,走差异化发展、同质化服务的道路,粤东医院在托管三年成功晋升为“三甲”医院的基础上,实现了“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跨越。
“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党委书记,魏波重视以“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为引领,积聚医院文化“硬实力”和员工的向心力,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目前,粤东医院依托中山三院强大的学科实力,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成功打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个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魏波通过人才引育,推进中山三院向粤东医院派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选派粤东医院临床、医技、行政及后勤等部门骨干至中山三院进修等手段,不断促进粤东医院同质化发展。

魏波在粤东医院大会上讲话
深耕临床,用高超技术践行医者使命
高精尖技术是衡量一家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托管以来,粤东医院在共享中山三院60多个科室优质资源的同时,已将超过500项技术平移到梅州。以2023年为例,共开展新技术38项,填补粤闽赣边区技术空白3项,国内先进技术12项,省内先进技术5项,限制类技术4项,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魏波在开展手术中
在科研管理方面,2023年,粤东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成功立项50余项,获得专利15项。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0多篇,最高影响因子16.6。2023年-2024年3月,获广东省自然科研基金等省部级项目近10项。
近几年,魏波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Ann Surg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著40余篇;主编专著两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等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羊城好医生”“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最美医师”等荣誉称号。
信息化建设加速升级,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目前,为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现代化智慧型医院,在中山三院的支持下,魏波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2023年成立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主要是以数据湖为基座,将全院信息数据整体入湖,通过标准化治理流程形成标准统一、安全可靠、使用便捷、可扩展性强的数据中台,建成后将形成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一期),为医院临床、科研、管理和运营提供数据支撑,创造数据价值。信息一体化建设上,通过与中山三院“一张网、一朵云、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实现系统建设一体化,就医流程本地化、业务数据集成化、院区管理同质化。

2023年10月,粤东医院举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揭牌仪式
作为粤东北地区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魏波借助中山三院和梅州市政府资源,在区域内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将医疗服务触角伸向广大基层末梢,以中山三院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立“粤闽赣边专科联盟”逐步形成“输出医院-依托医院-基层医院”的顶天立地医疗格局,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区域影像一体化、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引领服务粤闽赣边区2000万百姓,降低区域疑难病患外转率,真正实现“家门口的中山三院”目标,打造成为“立足革命老区、面向粤闽赣边、服务三省百姓”的广东标杆典范。
徐向英:启航新时代,医路显担当
2018年,57岁的徐向英教授作为引进人才调入中山大学,开启中山三院肿瘤放射治疗科筹建工作。作为学科创始人,她以高尚情怀和坚韧毅力,仅用一年10个月,中山三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正式开科。
匠心独运,筑梦前行
在徐向英的引领下,团队从1到35,扎实推进医教研工作。她始终将“规范”为临床核心。大力倡议并促成了医院10个瘤种MDT,推进中山三院肿瘤诊疗规范化。徐向英治学严谨,严格规范化诊疗,确保每个环节达到最佳疗效。她建立了28个制度、42项应急预案体系。大力推行亚专科建设,促进学科向专科化发展。
徐向英在勾画肿瘤放疗靶区
在徐向英的领导下,科室高度规范化已经成为行业典范。为保证盆腔肿瘤放疗准确性,她要求每天放疗前行膀胱超声尿量控制,这是国内唯一一个执行此标准的科室,误差控制在1mm内国内一流水平。
励精图治,运筹帷幄
在徐向英的带领下,短短四年,中山三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服务患者多项指标名列全院前茅。科室连续三年获医院“医疗服务年度奖”“医疗安全一等奖”“病历及护理质量奖”。徐向英因贡献突出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连续四年获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徐向英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参加义诊活动
徐向英关心员工成长,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她真抓实干,奖惩分明,制定29条激励细节,创造出充满激励和挑战的工作环境,成绩显著。
规范为基,创新为翼
徐向英编写国家指南9个,国家学术兼职30项,来广东仅四年,任省学会主委副主委17项,论文140余篇。她深耕教学40余载,担任教育部规划教材两任主编,培养了博硕50名,为医学教育做出卓越贡献。徐向英创建中山系首个“放射肿瘤学教研室”,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她博大胸怀及奉献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获“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优秀医师”“优秀教师”等称号。
徐向英在中山大学上通识课
目前,徐向英带领肿瘤放射治疗科不断完善肿瘤规范诊疗,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