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医身心,保命保功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11月11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牵头,胃肠外科、消化内科、男科、泌尿外科、心理科、放射科、超声科、肿瘤放疗科等科室共同组建的“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正式举行了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了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讨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丘国新书记、中山大学医管处张琪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斌副院长、陈燕铭副院长、杨钦泰副院长及多个专科学科带头人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图 1 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胃肠手术患者,包括胃肠肿瘤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已经不是奢望。在活得久的前提下,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根治疾病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各项正常功能,让患者既活得久,也活得好,是外科医生的终极奋斗目标。”胃肠外科学术带头人兼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卫洪波教授介绍道。据悉,中山三院胃肠外科团队三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保护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创新性提出了保留邓氏筋膜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和理念,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直肠癌患者发生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几率,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了国内外直肠癌保功能手术的权威。“胃肠手术后能否保留正常功能不但关系患者本人,也会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自觉肩负的责任重大,不能单靠我们自己,需要更多的同道和专科一切共同谋划、同心协力,才能更好地让胃肠疾病患者手术后保留更好的功能,活得更有质量。”
图 2 研究中心主任卫洪波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钦泰副院长主管学科建设,他表示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是胃肠外科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是胃肠外科在胃肠手术,尤其是直肠癌手术中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和患者排尿功能、性功能方面学术积累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能实现资源共享,也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提升。
图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钦泰副院长发言
中山大学医管处张琪处长首先代表大学祝贺研究中心成立,她认为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胃肠外科为解决患者实际需求、从患者需要出发,并结合科室技术优势的一项新创举。联合志同道合的兄弟科室也利于集中力量创出自己的学科品牌,创造出更多领先的研究成果,最终提高患者术后尊严和生活质量,造福患者。
图 4 中山大学医管处张琪处长发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丘国新书记代表医院党政班子祝贺研究中心成立。丘书记提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是党和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拟集中医院各相关科室的优势力量,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为目标,符合人们对于健康的新期盼,是我们医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理解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也希望研究中心内各专科能齐心协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图 5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丘国新书记发言
参加揭牌仪式的医护人员均受到巨大鼓舞,纷纷表示会积极投身到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的研究工作中,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说干就干,充满激情的各专科专家又参加了随后举行的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讨会。胃肠外科卫洪波教授首先介绍了科室团队从尸体解剖、组织胚胎、电生理及临床实践多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大胆地对直肠癌经典根治手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理论提出了质疑及挑战,并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保留Denovilliers筋膜的直肠癌根治术,经过多中心临床验证,显著降低了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也获得了TME理论创始人、英国著名专家R.J Heald教授的肯定。R.J Heald教授更将卫洪波教授团队提出的保留Denovilliers筋膜的直肠癌根治术命名为innovative TME,iTME。iTME理念和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成为科室的一张闪亮名片。另外,卫教授团队还提出了“Denovilliers筋膜手术标识线”这个解剖标志,具体指导了直肠癌手术中该如何更好的保留Denovilliers筋膜和神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但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也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随后,泌尿男科张炎教授、消化内科陶金教授等都表示非常荣幸能加入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他们也从各自专科的研究基础和技术条件考虑,对今后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图 6 卫洪波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图 7 泌尿男科张炎教授参加研讨会并发言
图8 消化内科陶金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的建立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结合科室的临床和科研优势,实现了多专科资源共享,必将促进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向纵深发展,创造更多领先成果,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