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检查方法
目前在我国,中老年人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部分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也会发生发生动脉瘤破裂甚至死亡。因此及时对动脉瘤做出正确的诊断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具有无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重复性高、可动态观察等优势,目前超声已成为诊断腹主动脉瘤重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而且成功救治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关键条件是快速、准确的诊断,急诊彩超可在床旁快速进行检查,无需转运和排队,且同时具备无创性、可重复、诊断率高的特点,可作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首选仪器检查方法。
虽然彩超的诸多优势使其具备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的术前和术后检查的条件,但CT仍然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金标准。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
腹主动脉瘤手术方式
腹主动脉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以下情况为手术适应症: (1)瘤体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2)瘤体迅速增大; (3)动脉瘤趋于破裂; (4)假性动脉瘤、偏心动脉瘤。部分患者因无明显的疼痛症状,往往因顾及手术费用不愿手术治疗,这类患者需强调定期密切观察。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外科切除和腔内支架隔绝两种方式。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主要是需要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形态、患者身体状况、患者及家属意愿、经济情况确定。术前需仔细分析动脉瘤体与肾动脉的关系,对于肾动脉水平上或者肾动脉下的动脉瘤,两者术式的选择、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均有较大区别。
部分腔内支架隔绝术可在局麻下完成,具有小切口、创伤小、
腹主动脉瘤发病情况
腹主动脉瘤的发展过程隐匿,一旦发生破裂将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随着临床检查手段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可以早期发现和确诊动脉瘤,并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减少主动脉瘤破裂的发生,从而降低腹主动脉瘤的病死率。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情况:
临床特征:一、隐匿性强,早诊率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隐匿性,仅在破裂前较短时间内或发生破裂后才出现症状。二、致死性高,腹主动脉瘤具有较高病死率,是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死亡原因,在美国55岁以上男性人群中腹主动脉瘤的死因顺位为第10位。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病情凶险,只有不到50%的患者有机会进入医院接受急诊治疗,但是急
黄际薇
任肇庆院区药剂科主任。1989年8月至今任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2009年1月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药学院,多年来曾从事药品调剂、医院制剂、药物信息、药品管理、静脉药物医嘱审核、药学科研、药事管理等工作;兼任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肾脏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警戒和药品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药物治疗年鉴》AOP中文版编委、《今日药学》编委;《中国药事》、《新医学》、《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张永明
从事医院药学管理、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主要开展新型释药系统和医院药学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对药物体内递送体系有深入研究,注射缓释微球制剂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授权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兼任广东省药学会、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和多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以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今日药学杂志编委。
曲彩红
1995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同年分配至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工作,2000年12月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多年来曾经从事过药品调剂、医院制剂的研发及生产、药品信息的维护以及合理用药相关工作,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处方及病历点评分析等。主持合理用药相关的课题研究10项左右。在药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血药浓度检测、医院用药分析、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发生机制、抗菌药物的管理、药物经济学等领域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近100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有10多篇。
李艳芳
1995年6月毕业于广东药学院,2004年6月取得中山大学药学硕士学位,主研肿瘤药学,日常负责药房事务管理 ,2018年任职药学部副主任、广东省药学会循证药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用药分会委员。
李瑞珍
从事医院药学工作20多年,先后在门诊药房、药库、临床药学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目前负责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主研方向:合理用药。医疗专长: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管理。
吴小林
1993年6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1993年9月至今任职于中山三院药剂科,现担任科副主任、兼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专业组组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药理局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常委。
外出必备药品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很多人在休闲空余的时候都会出门去旅游,以此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由于各地气候不同、饮食迥异,再加上旅途疲劳,难免容易有些小毛病趁虚而入,所以就要随身带点常用药,以防万一。
夏秋季节可带些防暑、避蚊和治疗肠道传染病的药,冬春季节可带着治疗伤风感冒和抗过敏的药,带着孩子就要带些小儿常用药。
外用药
创可贴,酒精药棉可以擦洗伤口,胶布包扎伤口。
感冒药
选用岗梅感冒灵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降火,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感冒、风寒及上呼吸道感染。伪麻黄碱(新康泰克)或日夜百服宁可治疗感冒引起的鼻塞、
血管外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于2016年8月开始筹建,2019年4月1日正式开科。科室现有血管外科专业医生7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 初级职称3人,4人拥有博士学位,3人拥有硕士学位),专业护理人员20人,开设床位20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拥有先进的杂交手术室,技术力量雄厚,可开展各种主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各类血管外科手术。
我院血管外科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主委、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及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华南血管外科专科联盟副理
杨逸冬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广东省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广东省杰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杰出青年人才;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钱结胜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华放射学会介入专委会复合介入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静脉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协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殷恒讳
殷恒讳,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先后于芬兰Tampere University Hospital及德国莱比锡Park Hospital血管外科进修学习。
专注外周血管疾病医、教、研工作20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级科研基金3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其中JVascSurg、Eur J VascEndovascSurg、Ann VascSurg等血管外科权威期刊收录12篇。获得中华医学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检验科抗“疫”纪实
他们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排雷兵”,最快速度“揪”出病毒,避免其他人感染。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中山三院检验科的每一员都始终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使命,他们上下一心,发挥专业所长,运用自身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安全防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医院统一部署下,检验科主任胡波带领团队提前制定计划,应对新冠疫情。疫情之初,科室已经提前行动起来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个人防护网络培训,要求实验室每个人做好防护,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检验科生物安全应急操作》标准,确保疫情期间检验工作的安全性与一致性,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不断修订最新、最安全版本,跟踪全科学习
康复医学科
医师
胡昔权 窦祖林 温红梅 郑海清 丘卫红 张丽颖 卫小梅 陈曦喻勇 李超 罗婧 贺涓涓
技师
李奎 万桂芳 解东风 苏敏芝 李鑫 谢纯青
护理人员
霍建珊 安德连
研究人员
何小飞 左泽杰
脑血管外科
汪求精
神经外科(天河)
郭英 王辉 何海勇 蔡梅钦 李文胜梁朝峰 陈川 叶卓鹏 罗伦 凌聪 龚瑾 张保豫
他们纷纷化身“大白”,为广州疫情防控加速度!
继6月4日派出160人支援黄埔区长岭街和联合街14个点、100人支援天河区新塘街道8个采样点核酸采集任务后,6月5日,中山三院再次分批派出676人次支援广州天河区、黄埔区、南沙区及中山大学东校园的核酸采样工作。
截至6月4日24时,中山三院已累计派出支援核酸采样医务人员1038人次,完成支援广州荔湾、海珠、天河、黄埔、佛山禅城及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核酸采样20.5万人次。
院长戎利民、党委书记吴京洪等党政班子成员多次为队员们送行,叮嘱大家做好防护,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省级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中山三院在疫情之初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应急预案,进入疫情
抽血、化验大小便?检验科的工作,远不止这样简单丨致敬中国医师节
来医院看病的患者也许并不知道
除了与你面对面的临床医生
还有这样一群人总是在背后默默关注着你
今年的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工作日常
了解这群隐形超人是如何守护患者健康的
检验科,往往隐退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一台台仪器,一管管血液,一支支标本,一串串数据,似乎就是检验科的全部。但事实上,检验科的工作,远不止这样简单,每一次疾病的确诊,每一个治疗方案的确定,几乎都离不开检验科的一纸鉴定。
“几乎所有的住院、门诊病人来看病都绕不开检验科”,凡是能从人体中获得的标本,都可以作为检验的对象,用以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以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