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纪念日丨观看九三阅兵,三院师生有话说!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中山三院医护人员的强烈共鸣,阅兵仪式盛大的场景和壮美的画面,更让大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戎利民(中山三院院长)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观看九三阅兵令我倍感振奋。一直以来,中山三院积极发挥“国家队”的领头作用,为患者筑起“健康长城”: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服务大湾区发展。后续工作中,中山三院将继续以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学科群为引领,干细胞、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医学、肠道微生态、太空医学五大平台为支撑,以智慧信息为赋能,以专病中心建设为抓手,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三院力量!
吴京洪(中山三院党委书记)
当阅兵方阵展现强国强军新成就时,我联想到医疗领域的“硬实力”——从智慧医院建设到医工融合实践,从医疗援建到分院区同质化管理,我们同样在以科技与仁心构筑守护生命的“利器”。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紧抓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机遇,培养更多医学领军人才,推动转化医学突破,以“最具特色、最具智慧、最具人文、最具情怀、最具活力”的医院新文化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杨钦泰(中山三院副院长、“广东好医生”获得者)
阅兵式上,青年科技军官的飒爽英姿让我尤为触动。无论是强军还是强医,核心都在于“人”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大数据、AI与临床诊疗的深度结合;同时以医学人才培养为抓手,探索“临床需求-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创新模式,为国家输送更多“厚基础、强能力、重担当”的医学领军者。
崇雨田(中山三院感染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中国好医生”“广东好医生”“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好人”获得者)
中山三院感染科从抗击“非典”到阻击“新冠”,始终冲锋在公共卫生应急最前线。近年来,我们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平台,构建了覆盖新发突发传染病预警、重症救治和院感防控的“平战结合”体系,在肝病等领域的科研攻关也屡获突破。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团队“党员先上”的红色基因传承,是“把论文写在临床一线”的务实作风,更是“人民至上”的医者初心践行。正如阅兵式上那些沉默却坚实的国之重器,感染科人始终以无声的坚守,筑牢百姓健康的“免疫屏障”。
卞华伟(中山三院运营管理部拓展办公室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中国好人”“广东好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获得者)
在海拔3200米的西藏察雅,我与国家巡回医疗队的同事们围坐在牧民家的电视机前观看阅兵式,这跨越山河的共鸣,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身处何地,守护家国的信念始终同频共振。
中山三院多年来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在中山三院刚性援藏之下,更通过国家巡回医疗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在西藏、新疆等地建起“带不走的医疗队”。作为中山三院国家巡回医疗队的领队,我们正在雪域高原上奋战:深入了多个牧区巡回医疗、义诊送药,为藏族同胞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定制高原营养干预方案,培训当地医生使用远程诊疗系统……这些点滴努力,正如阅兵式上每一枚徽章、每一列方阵,都是“中国力量”的细微注脚。
许成芳(中山三院妇产科主任、“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端坐屏幕前,目光追逐着阅兵场上整齐划一的方阵,当镜头掠过广场合唱团时,我的心跳陡然加快——那青春洋溢的队伍中,或许正有我女儿的身影。身为母亲,我骄傲于她以医学生的身份为祖国献礼;作为妇产科医生,我更感佩于这跨越千山万水的使命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场,而守护生命,始终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北京长安街与广州岗顶虽隔千里,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始终同频。愿我的孩子与我的患者都能在这盛世中,遇见更美好的生命之光!
黄泽萍(中山三院岭南医院超声科主任、“西藏昌都市优秀援藏人才”“西藏察雅县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作为一名火箭军部队退役军医,今日凝视九三阅兵式上巍峨前行的导弹方阵和各类大国重器,胸中翻涌的热浪忍不住冲出眼眶。这些沉默的钢铁长城,承载着多少代人的夙愿与坚守。
从南昌城头的星火到上甘岭的硝烟,从长江洪峰中的沙袋到雪域高原的界碑,一代代军人用青春热血浇筑着大国崛起的基石。而今重器列阵,正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国威凛然,正是一个民族向世界宣告的壮美诗篇。敬礼!向永不停歇的中国步伐!敬礼!向亿万人民共同托起的盛世荣光!
李唯(中山三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中山三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导师:张琪教授)
八十年风云流转,历史的烽烟虽已散尽,但精神之火依然长明不熄、照亮前路。新时代的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启示我们每一位青年以史为鉴,筑牢精神根基;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坚定“强国有我”的信念,共同汇聚成民族复兴的青春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