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航携手,逐梦苍穹丨中山三院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专题学习教育
8月16日,中山三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成员、临床专家代表等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探访大国重器,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并在义诊实践中感悟伟大航天精神。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观摩:大国重器的感动与震撼
8月16日下午,专家团走进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构成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让大家切身感受到老一辈航天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红色记忆。

参观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
专家团还走进发射场,实地参观火箭指挥控制大厅、发射工位、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等。参观过程中,大家热血沸腾,无不被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为祖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参观载人航天发射场
感悟:红色记忆的回顾与洗礼
中山三院专家代表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关单位、中科宇航等的工作人员围绕太空医学领域技术创新展开交流,就医工融合的实现路径以及医疗技术与航空技术深度融合等课题进行了碰撞和研讨。
专家代表还参观了中心医院。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义无反顾、无惧生死、几经辗转,到如今的立足航天、服务社会,当地医务人员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诠释了医者的崇高职业精神,激励我们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热土上,专家们围绕“科技兴则民族兴”的主题进行了集中学习研讨,大家表示,十分有幸亲眼见证了大国重器的雄伟壮丽,切实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二十载、星河逐梦之旅的辉煌灿烂,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新时代医学专家所应肩负的担当与使命,将进一步立足岗位,为医工融合、科技创新贡献中大力量、三院力量。
义诊:中大名医的暖心护航
8月16日上午,中山三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过敏科学科带头人杨钦泰、手术麻醉中心学科带头人黑子清、超声科学科带头人任杰、内科ICU主任吴本权、骨科主任刘斌、精神(心理)科主任陶炯、风湿免疫科主任潘云峰、皮肤与整形美容科副主任万苗坚、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郑海清在中心医院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以实际行动向默默扎根奉献祖国航天事业的英雄们致敬。
义诊现场,前来就诊的群众与航天科技人员拿着检查单、病历本向远道而来的专家们咨询病情。专家们逐一翻阅、耐心问诊、细致检查,从慢病管理到日常健康养护,一一给出专业建议,让大家切实就能感受到了中山大学名医专家不远千里送来的温暖。

黑子清(右)与当地医护人员讨论工作

任杰(左)为群众做超声检查

邱伟(右二)为患者诊疗

吴本权(右)为当地群众义诊

陶炯为当地群众义诊

潘云峰为当地群众义诊

郑海清为当地群众义诊
由于较高强度的工作,有当地工作人员出现腰腿疼痛,骨科专家刘斌的诊室门口坐满了前来就诊的群众。“这里痛不痛……”刘斌细致查体,不时讲解日常注意事项,“抬重物、弯腰都要注意姿势……”

刘斌为当地群众义诊
“万教授!”皮肤科专家万苗坚听到呼唤,抬头一眼认出了这个帅气的年轻人。一年多前,小王(化名)因为隆突性皮肤肿瘤慕名从酒泉到广州找到万苗坚,手术很成功,小王很快恢复健康,在他的鼓励下,开启了新生活。
“我在医院的义诊宣传中看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名字,点开一看,您也要过来义诊!”小王提前看到消息,发给万苗坚的微信难掩激动,“期待与您相聚!”
诊室内,万苗坚告诉小王复查结果:“恢复得不错!”两人在跨越千里的重逢喜悦中,拍下了珍贵的合影。

万苗坚与前来复诊的小王合影
已到休息时间,两位坚守中心二十余载的“老航天人”专门赶来找到过敏科专家杨钦泰,他们被严重的过敏症状困扰多年。“过敏和地区气候或林草等地域因素都有一定关联”,在详细了解病症和发病规律后,杨钦泰耐心讲解了北方过敏的常见原因和应对措施,为他们制定了可行的治疗方案。

杨钦泰为当地群众义诊
祭奠:革命先烈的缅怀与追思
专家们还走进东风烈士陵园,祭奠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的英烈们。
1958年,经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心第一代创业者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试验靶场。从此,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一代代航天人和家属,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千里戈壁,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他们又永远地留在了茫茫戈壁。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成就了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
专家团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向为航天事业奋斗、牺牲的革命先烈敬献花束、深深鞠躬,表达了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专家团向英烈们致以崇高敬意
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科技创新精神、伟大航天精神,立足岗位,把工作落到实处,惠及更多患者。